初到巴黎的人,常常会对这座城市星罗棋布的公交网络赞叹不已。这个由多种交通工具构成的强大系统,每天支撑着巴黎市民和各国游客的生活和出行。它之所以广受称道,除了历史悠久、投入巨大等因素,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融入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路,让每一位使用者都感到舒心和便捷。 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体现在交通方式的多元方面。地铁在巴黎的公交系统中发挥着中枢的作用,但是,巴黎的公共汽车布点也十分稠密。近4000辆公交车联通约60条线路,每条线路在设计时都经过深思熟虑——其基本定位,是与地铁互为补充,或是充当街道小区间的接驳工具,最大限度地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除了满足出行的刚性需求,巴黎也不乏集趣味、环保、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交通工具。 以人为本的理念,亦体现在公共交通所享受的“特权”与“便利”方面。近些年来,在城市主干道没有拓宽的前提下,巴黎市规划出了多条公交专用车道。在上下班高峰期间,顺畅的公交车道和拥堵的机动车道,往往会形成鲜明的对比,无形中为人们选择公共交通增添了动力。 除了力保道路畅通,巴黎的公交系统也在努力提高车辆的准点率。巴黎公交确保准点的背后,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而且系统的工程。首先是交通的畅通,其次也涉及方方面面的管理和协调工作。2012年,巴黎公交管理部门和工会签订了一个“4年发展计划”,其中的重点就是通过奖惩机制提高公交准点率。与此同时,地铁方面也在准点率上苦下功夫。 最后,以人为本的理念,还体现在公共交通环境氛围的塑造方面。随着公交系统不断完善,法国人的搞怪与创意,居然也给这些冷冰冰的交通工具增加了些许“艺术范儿”与温馨气韵。 有报道称,巴黎地铁管理部门还曾向乘客提供绿茶和按摩服务。虽然这一说法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但在巴黎乘坐地铁,的确别有一番乐趣。比如,到了罗丹博物馆站,“思想者”的仿制品会让你提前进入状态;再比如,电影节期间,五彩的灯光会让站台变得斑驳陆离,广告牌上甚至有影片放映……巴黎的公交车站,固然没有地铁站那样的发挥空间,但在“4年发展计划”中亦做出了明确的安排,即必须保持公交站点的清洁和规范。为此,政府加强了检查的频次,即使节日和公休日也不例外。 不过,在巴黎生活久了也会发现,再出色的系统,亦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尽如人意。例如,贯穿巴黎南北的地铁13号线,由于设备老旧,故障、误点也时有发生,还曾一度引发民众签名抗议;媒体上,关于公交不便的“吐槽”,亦不鲜见。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即使交通发达如法国,也有可完善改进之处。如何尽力完善公交系统,使其在线路设计、准点率等方面更加“以人为本”,不但是民众关注的热点话题,也应是各国政府孜孜以求的终极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