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青草园
我是“小戏迷”
【发布日期:2017-02-17】 【来源:】 【阅读:次】【作者:莆田市第二实验小学五年(1)班 陈奕多】
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黏”在太姥姥身边撒娇,可她一打开电视看莆仙戏,我便安静下来了。可以说莆仙戏是我最早接触的传统的音乐,也是对我影响最深的传统文化。机缘巧合,那次学校举行莆仙戏大赛的选拔,由于有登台歌唱的经验,我幸运地被老师选上,准备开始接受“魔鬼训练”了。
  “怎么办?”放学回家的路上,我情不自禁地喃喃自语着,“我是一个从小在外地长大的本地儿娃,我……我怎么可能学得好莆仙戏?”原来莆仙戏要用兴化方言演唱,而我从小在外地长大,讲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对莆仙方言一点都不“感冒”!这不是叫我如同鱼儿钻进了网眼里——进退两难吗?妈妈说从我嘴里挤出的本地方言简直是“四不像”,把它唱出来,那可不就变成“六不像”?
  第二天,我向老师说明了这个情况,原以为可以逃过“这一劫”,可老师硬是把我拉了回来,还把唱词一个字一个词地教我,还“译”成普通话让我理解记忆。可有些方言词语对我而言真的是“天文”啊!怎么学也学不像。我皱着眉头,嘟着嘴,双眼流出了一个字——难!继续往下学,更多的词句,仿佛刚出窑的瓷器——一套一套的。我花费了好几个晚上,才咬牙把唱词背下来。
  几周的时间就在这样的背背、唱唱、矫正定音、入情演绎中熬过来了,不知不觉中,我已能将此段子熟练而形神兼备地演绎出来了。
  舞台上,我轻拂长袖,走着小碎步,用标准的兴化方言唱腔和着那“铿铿锵锵呜呜嘀嘀”的十音八乐,动情地唱着。那抑扬起伏的调子,富有地方特色的唱词展示着莆仙戏的独特魅力。我已经喜欢上了这门艺术。我从戏里不仅品出了生活的味道,而且感受到莆仙戏里蕴藏着的深厚的文化。
  我愿做莆仙戏小戏迷!希望莆仙戏这一民间传统艺术能够代代相传……
  指导教师:朱冰华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