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记者 邵湘) 9月23日,首届全国联动环保除汞公益活动在福州正式启动。 本次首届全国联动环保除汞公益活动分为启动仪式、汞危害校园科普体验、唤醒·颠覆除汞公益活动专题会三部分;活动邀请了北京、山东、山西、辽宁、广西、湖南、贵州、成都、上海、甘肃、广东、天津等省市的NGO环保组织代表参与,本次活动参与人数规模达3000人以上。 据悉,目前在社会习惯使用的节能灯照明中,每只节能灯的汞含量约为3到5毫克,每只节能灯汞含量就能污染3吨饮用水和多达30吨的地表水;因汞的熔点较低,汞危害最危险期是当节能灯表面发黑时,汞气体已开始慢泄漏在空气中,人们在使用过程中不知不觉置身于汞危害的生活环境中。如此惊人的汞危害节能灯,目前在中国却尚未形成成熟的节能灯回收处理机制。针对节能灯汞危害和汞污染问题,本次举办首届全国联动环保除汞公益活动,旨在“唤醒”社会环保危机感,“颠覆”重节能轻环保的照明观念,呼吁社会共同保护人类绿色的地球家园。同时,中国也开始重视汞的危害与污染问题,为此,2016年4月28日全国人大第二十次会议决定:批准2013年10月10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在熊本签署的《关于汞的水俣公约》,根据国际《水俣公约》,自2020年起,各缔约国禁止生产及进出口含汞产品,旨在遵守全球范围内控制和减少汞排放,以减少汞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损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