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福建海洋生态渔业资源保护公益基金增殖放流活动在我市举行 1.1亿尾水生生物苗种游进大海
【发布日期:2017-07-20】 【来源:】 【阅读:次】【作者:】
晚报讯(记者 碧仙 爱玲)7月19日上午,“江河湖海 年年有鱼”2017年福建海洋生态渔业资源保护公益基金增殖放流大型活动在我市的湄洲湾文甲码头举行。1.3亿多尾水生生物苗种被增殖放流到湄洲湾海域,丰富了该海域的水生生物多样性,也将修复改善湄洲湾海洋生态环境。 据了解,此次放流的水生生物苗种主要有长毛明对虾1.3亿尾、鲻鱼和黑鲷各69万尾,资金来源为生态补偿公益基金。活动前,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资源环保处、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专家对放流苗种质量与数量等进行验收与监管。此次放流的种苗规格整齐、体格健壮、体色正常,符合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相关规定。随后,100多位志愿者将1000多袋放流苗种陆续通过导流管放流大海。 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海洋与渔业执法大队中队长陈智斌介绍,从上周开始,他们就从调动渔船、选则放流点、维护放流秩序等在筹划,直到活动当天。他表示,此次增殖放流活动,对修复湄洲湾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起到重要的作用。 据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专职副会长方垂弘介绍,此次增殖放流活动由中国太平洋协会海岸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由福建省海峡环保基金会主办,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国投云顶湄洲湾电力有限公司承办,北岸经济开发区海洋与渔业局等多家单位联合协办。该项活动是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持续常态化地开展“江河湖海、年年有鱼”福建海洋生态渔业资源保护增殖放流专项行动之一,旨在有效增强社会保护生态环境、养护渔业资源的意识,引导更多群众积极参与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事业。 福建省海峡环保基金会严松理事长表示:作为莆田市目前最大的一次增殖放流活动,希望此次放流的鱼苗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促进渔民增收和渔业经济发展。 |
2025年市直基层工会职工子女暑托班圆满闭班
荔城区北高镇:弘扬“八一”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我市两名小学生摘得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
山水为媒 文旅唱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