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晚报》创刊十周年特辑——授业·解惑
【发布日期:2011-07-01】 【来源:】 【阅读:次】【作者:】

    十年,弹指一挥间,晚报教育版和晚报的生命线一样长,十年时间,它一直陪在你我身边,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版次与你相会,无论你关注或不关注,喜欢或不喜欢,它都在,不离不弃,不远不近。这期间,经历过爬山涉水寻找单人校的艰辛,烈日下守候莘莘学子的迫切,彻夜编排高考试卷的疲惫……也经历了采访被拒的心酸,助学被疑的尴尬,稿件被撤的苦楚,但相比之下,收获远远大于付出。

 

  都说十年树木,百年育人。耕耘者在自己的土地上播洒希望的种子,除了有长成参天大树的宏愿外,还有青苗苍翠花香果润的微志,晚报教育版就想当这样的一棵青苗。
  

十年,关注一个新闻


  2001年莆田市高考报名人数13230名,全市共设14个考点,500多个考场。
       2002年莆田市高考报名人数17500名,全市共设16个考点,700多个考场。
  2005年莆田市高考报名人数29101名,全市共设24个考点,1198个考场。
  2006年莆田市高考报名人数29923人,全市共设25个考点,1226个考场。
  2007年莆田市高考报名人数33368人,全市共设29个考点,1362个考场。
  2008年莆田市高考报名人数33016名,全市共设29个考点、1351个考场。
  2009年莆田市高考报名人数30103名,全市共设27个考点,1234个考场。
  2010年莆田市高考报名人数30819名,全市共设26个考点,1262个考场。
  2011年莆田市高考报名人数25794名,全市共设26个考点,1062个考场。
  每一个数字的后面都印证了莆田高考的不断变迁。
  卓敏、陈继业、肖蕖、林嘉希、方国强、陈荔闽、朱一君、蔡奇源、魏凌、龚祺莎、陈昱、朱智华……每一个高考状元的事迹都曾流淌在晚报的方块文字中。
  对于上学,我们习以为常;对于高考,我们却百种滋味、千番回转。
  从五六十年代的“红色高考”到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再到现在全民参与的“普通高考”,每个阶段的考生都经历着不同的酸甜苦辣。十年来,一年一度的高考一直是教育版关注的最重要的新闻事件之一,2001年,教育部宣布取消对高考考生年龄和婚姻的限制;200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第一次全面实现网上录取,全国网上录取新生率达到了85%;2003年,北大、清华等22所高校被赋予5%的自主招生权;2006年,高考时间提前一个月,固定在每年6月的7、8、9日;2007年3月5日,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及时的资讯服务,重要的政策改革,每一个细微的新闻点我们都不忍错过,唯想给读者最周到最贴心的服务。十年高考路,每一年都在变,变得人性化,变得平常化,高考在变革,人们还在探索,似乎没有终点。
  

十年,关注一种力量


  好人是和谐社会的标杆,它带来的力量也是无穷的,十年来,晚报就一直关注这样的一种力量。
      十来年前,曾德梅只是一个普通的退休老人,无意中随县妇联开展的“春蕾计划”下乡访贫,看到失学孩子的窘境,受到巨大触动。他掏出身上仅有的600元退休金,为3名特困生缴了学费,决定和她们结成对子,长期资助她们上学,失学的贫困学生从此牵动着他的心,但那时候的他并没想过要把“助学”当成一份事业来做,只想尽己所能为贫困孩子找条上学的出路,也没想到多年后的今天,他会成为家喻户晓的爱心老人。虽然各项荣誉接踵而至,脚步却从未停歇。
  十年来,关于老曾的新闻晚报刊登了不下百篇。记者在他那简陋而陕小的家中采访过他,也在无数次的各级各类助学表彰会上见到他,还跟他上过山趟过水,走村入户看他如何找寻贫困孩子,如何向“有钱人”推销贫困生,每一次都有感动,每一次都有记忆,十年来,老曾老了,年过八旬的他行动不如当年敏捷,表达不如当年顺溜,可他在助学的路上却越走越坚定,越走越坦然。十多年来,年迈的老曾访遍全县300多个行政村、300多所学校,建起8000多份贫困生档案,经他牵线搭桥募集的助学资金达1528.2万元,资助了省内外8232名贫困学童。他将十来年的坚持,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老曾是一个符号,一个充满爱心和希望的符号。而在晚报关注的目光中,这样的符号比比皆是:颜为民、黄文谦、谢文豪、欧金腾、许景华、钱宏伟、释宏玉法师、李献华、林雅……十年只是一瞬,在未来的十年及更长的岁月里,我们关注的脚步都不会停歇。
  

十年,关注一个栏目


  十年,一个栏目的坚持,只因为承载了众多孩子的文学梦,幼稚的,成熟的,偏激的,唯美的……只要真心对话,只要文由心生,《青草园》都是开怀容纳。得知教育版要做一个十年回顾的文章,不少老师提议说,一定要把“青草园”的功劳记上一笔,不仅因为它坚持十年不衰,更因为“它鼓励了太多的孩子,给他们带来成功的希望”,吴宇宸就是其中的一位,也是首期《青草园》选登作文“妈妈的围巾”的作者。十年来,宇宸已经从当初一篇稿件抄八遍一个标点也不能错的稚嫩男孩,长成了又帅又有才气的复旦大学大二学生。
  回想起第一次投稿的情景,他还是记忆犹新,2001年7月,暑假闲着无事他来到爸爸办公室,刚好看到“教育版·青草园”的征稿启事,心动之下马上行动,冒着烈日回家取来作文本,把老师评优+的几篇作文逐一挑选,最后在爸爸的建议下选了篇《妈妈的围巾》,那时电脑还不流行,投稿都是手工书写的,小宇宸趴在办公桌上,花了两个小时才一笔一划地抄好了作文,“为了给编辑老师留个好印象,一个标点也不能错,错了就重抄”,也因此创下了一篇稿件抄八遍的记录,还让爸爸亲自开车把稿件送到编辑手中。功夫不负有心人,投稿后的第五天,“青草园”正式开栏,这篇颇具真情实感的文章也在首期见报了,拿到样报的小宇宸还逐个给同学打电话,他也成了班里的明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每天写日记,每周都投稿,在他的影响下,班里出现了“投稿热”,一向怕写作文的同学也跃跃欲试,当时的语文老师林芽还因此写信感谢编辑“一篇文章改变了一个班级”。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