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学家杜牧在七绝《清明》中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前两句写清明飘洒着纷纷扬扬的细雨,路上行人逢上阴雨天,心情更加愁闷压抑。下两句写行人想找个酒店,歇下来避避雨,喝上几盅美酒来暖身消愁,但不知道酒家在什么地方,正好途中遇上牧童,行人便问牧童酒店在哪里?牧童不正面回答,只是用手指向不近不远的大家熟悉的杏花村。 本诗以口语化的形式道出雨天清明路人惆怅的心情。意思浅显明白,语言清新明快,形象鲜明生动,而意境含蓄优美,为古今读者所喜爱。但对“杏花村”句,历代都有不同的注解:一般解释为“杏花掩映的村庄”、“杏花盛开的小村”或“杏花深处的村庄”。也有人认为“杏花村”是真实的地名,那酒店名叫“杏花村”。 前者的思维定位在形象上,以追求诗的艺术美感为出发点。创作的灵感处于“路人”与“牧童”期遇的片刻间,即:顺着牧童指向的地方望去,但见前面一片杏花盛开。因为牧童没有开口,只用动作指示,你当然只能见到前面的景象(满眼杏花),你不可能知道那个地方叫杏花村。这就更突出了那个地方是不言而喻的负有盛名的酒家了。后者的思维定势是在进了酒家后,成诗的灵感稍微迟了点。即在“清明——雨纷纷——牧童遥指——进酒店”全过程之后创作的。他当然知道这个酒家就是“杏花村”。这是追求诗的真实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统观全诗,笔者认为,杜公这首诗不是闭门造车的产物,是他在那个清明中所历所见所闻所发的真实情感,一切都是实的:清明、雨、欲断魂、牧童、杏花村,连同诗的语言。用实的材料来构筑实的作品,创造实的气氛,使诗的基础更扎实,形象更自然朴实。当然,“杏花村”作上述两种解释,都是可能的,也各有美感价值,这些都不必过于拘谨与认真。因为那只是构筑诗台的一个过程与表像。浪漫也好,真实也罢,都不会影响这首诗千古传颂的价值。人们所称颂的是这首诗的“魂”而不是它的“形”。吴乔在其诗话中认为,诗是“饭酿而为酒”。既然是酒,酒客就各有所好:有的喜其浓烈;有的赏其香醇;也有的接受其甘美,各有评说的权利。一种事物,从多个角度观察,总有不同的形象。多言化总比一言堂好,因为它更丰富、更广阔、更多彩。世界原本就是丰富多彩的。如果老是用一种眼光、一种观点、一种语言,从一个角度来观察、来认识、来定论,人类社会将会是寸步不前。探讨艺术与考古研究有所不同,前者可以从想像、夸张和比拟中还原归结,来分析研究作品的真实内涵。后者则只能从实物中求得考证,作出准确的判断和结论。前者的空间更广阔,手段更多样,结论更灵活。 中国古地名中,有不少“杏花村”,安徽、河南、南京、山西、吉林等地都有。有些杏花村中也偶有酒店,但它们不可能都是牧童所指的那个“杏花村”。那么,这个迷人的“杏花村”到底在哪里?历代有人探索、有人争议。 杜牧笔下的“杏花村”,应当与他的生活经历有所联系。这个“杏花村”不会是作者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也不会是气候干燥少雨的地方。“清明”时节,一般于每年阳历四月五日前后(农历三月)。此时江南正是“雨纷纷”的时节。江南谚语有“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这是江南“雨纷纷”带来的农耕优势,也是江南气候的一大特色。诗中的“杏花村”,最大的可能是杜牧生活过的江南地方。 杜牧是唐史学家杜佑的孙子,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他曾经在黄州、池州、睦州等地任过刺史(相当于郡太守)。唐代的黄州,其辖地相当于现在的长江以北、巴水以西一带。池州治秋浦,辖境相当今安徽贵池、青阳、东至等县地。睦州相当于今浙江桐庐、建德、淳安等县地。而安徽贵池地方,正好有一个“杏花村”,那里以出产名酒着称。《江南通志》载:杜牧在池州(贵池属池州)任刺史期间,曾作有七绝《清明》,其中有“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句,即指此地(贵池)。池州属江南“雨纷纷”之地。杜牧在自己的《寓言》诗中,也有“杏花时节在江南”,“顾影自看又自惭”。这是产生《清明》诗的重要背景,也是《江南通志》所载的依据。但是金陵(今南京)也有个“杏花村”。曾有人认为杜牧写的“杏花村”就在金陵。为考证“杏花村”的虚实,金陵诗人张南还特地到池州考察。经调查后他认为“金陵亦有杏花村,恨少诗传似秋浦”(贵池)。由于金陵杏花村没有记载杜公的《清明》诗,于是他放弃了杏花村在金陵的看法,认为还是秋浦(贵池)的条件较充分。 据传安徽西南部安庆皖口地方也有个“杏花村”,也有人认为杜诗中的“杏花村”是指这个地方。有位叫金梦先的诗人对此做过调查,写下“池口(贵池)有诗皖(皖口)未有,皖有杏花空无诗。”都因为没有具备“清明诗”的要素而放弃,最后他也认定“杏花之名让池口”。看来这个“杏花村”在贵池无疑了。 但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还有一个能与贵池条件相匹敌的“杏花村”,它在山西省汾阳县东部。相传南北朝时,那里的杏花村就有几十家酒坊,出产名酒“汾酒”,享有“甘泉佳酿之誉”。有一年暮春,杜牧曾经路过此地,并写有《并州道上》(杏花村就属并州)。“道上”正符合《清明》的境况,行人问牧童正是在道上。有人推测,杜公经过此地,很可能进杏花村品品名酒。这里有杏花村,又有名酒,且是杜公经过的地方,这个“杏花村”在清明那日逢上“雨纷纷”也有可能。有人认为《清明》诗中的杏花村就是此处。后来果然在杏花村中的一处掘出一块石碑,上刻有“牧童指处”四个字。有趣的是,谢觉哉在世时曾于1960年到过这个杏花村,写有“草长莺飞春已暮,我来仍是雨纷纷。”其情景与杜诗《清明》甚合拍。是否谢老也认为杜公的“杏花村”是指此地? 杜牧笔下的“杏花村”,给后人造就了无限的商机。贵池地方志载,当时有“十里杏花,十里酒肆”的繁荣景象,其中的“黄公酒罏”为最着名的酒家。明代顾元镜在《杏花村》诗中写道“牧童遥指处,杜老旧题诗。红杏添春色,黄罏忆旧时。”据传旧时“黄公酒罏”的水井还在。“自杜公留句之后,(贵池)逐成千古名区。”贵池还留有“杜公祠”、“杏花亭”等古迹。 由此看来,贵池和汾阳两地的“杏花村”最具实力,两处都有文物和名酒为证,且都是杜牧曾经活动过的地方,究竟哪处是真正的牧童所指的杏花村?那只有杜公才能确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