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子》聚焦“八子参军”热血史诗
高希希新片还原真实历史故事
【发布日期:2019-06-05】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一家八子,满门忠烈;十万英魂,舍生赴死。根据赣南真实事件改编的战争史诗片《八子》将于6月21日全国上映。6月2日,该片在江西赣州举行“不忘初心,再度启航”发布会,高希希导演与主演刘端端、邵兵以及在片中饰演儿时“八子”的小演员们温情重聚,共忆拍摄点滴。
取自赣南“八子参军”真实故事
《八子》以江西当地家喻户晓的英雄故事“八子参军”为原型。20世纪30年代,中国内忧外患,很多老百姓连温饱都难以为继,但是国民党反动派却置民众疾苦于不顾,对中央苏区发起了疯狂的第五次反围剿。为了守护家园故土,33万赣南壮士踊跃参加红军,一位老母亲毅然决然把八个儿子送上了战场,可以说,“八子”是当年10.82万赣南烈士的缩影,更代表着这片红色热土为新中国、为了后来人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奉献和牺牲。
发布会上,赣南采茶歌舞剧院带来了大型赣南采茶剧《八子参军》(该剧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精彩片段,沉浸式氛围将全场观众瞬间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高希希说,《八子》采用了母子情、兄弟情、战友情三线并叙的结构,战争场面交织着催人泪下的情感线,真实再现那段可歌可泣的悲壮往事。刘端端(饰幼弟杨满崽)、邵兵(饰大哥杨大牛)两人现场揭秘了该片的一大温情泪点——哥哥大牛就像小时候一样背起弟弟满崽上演“兄弟背”,然而实际上,满崽即将要去完成一项极为危险的任务……作为家里仅剩的两兄弟,彼此都希望对方活着,但是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战场。主演刘端端表示:“战争只是这部戏的外壳,在更大的角度上它讲的是母子、兄弟之间特别深挚感人的爱,是我们内心都需要的那种温暖的东西。”
拍战争细节怎么较真都不为过
电影《八子》于去年12月在江西开机,拍摄时的艰难让高希希印象深刻,当时剧组在当地转战密林、河滩、山谷多处实地取景,时值寒冬又遭遇几十年不遇的极端天气,前后近两个月的拍摄期里非雨即雾没有晴过一天,主创和工作人员连续奋战,甚至在冰冷泥泞的河水里一泡就是好几个小时,极其辛苦。“《八子》既然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就希望把最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让观众切实感受到当时先烈们是如何流血牺牲、老区人民是如何无私奉献的。”高希希表示。
为了还原电影的真实性,剧组下了很大的功夫,请来好莱坞的爆破师,这位爆破师一开始以为设计1000个炸点足矣,结果最终,剧组使用了4500个炸点。
谈及拍摄过程时,邵兵回忆:“当时在片场的感受是冷、累,我有很多战争戏,每天跑炸点,回去咳的痰都是黑痰。”
“真实是历史的表情,也是决定这部电影成败的关键。”高希希感慨道,对于战争细节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有一次,他看了梅尔·吉布森的《血战钢锯岭》这部影片,深受启发,“我发现,这部电影对于战争场面的还原非常真实,吸引了很多观众走进电影院观看。”
将《八子》拍摄成一部具有自己风格的战争史诗,也是有关领导对于高希希导演的要求。在电视剧领域早已功成名就的高希希坦言,现在自己更加享受拍摄电影的日子,而且他一拍电影,周围人都说他变得非常“矫情”,爱较真儿。
高希希祖籍是赣州安远县,2012年他曾经来到赣州拍摄了《毛泽东》这部电影,此次拍摄《八子》是他呆的时间最长的一次,“没有家乡人民支持,我无法完成这部电影。先烈们都在这片红土地上看着我们呢!”
(王金跃)
|
莆田市红十字生命接力志愿服务队:表彰先进 共话生命接力新征程
湄洲岛今年接待游客量较去年提前9天突破百万人次
国家安全 人人有责
巅峰对决 “智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