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晚报接到家住市区学园南街中段的林先生来电,称其住宅楼下有一衣铺,成天用高音喇叭促销,严重影响楼上住户们的正常作息。林先生说,他和邻居们也曾找店主当面交涉,但店主称这是商家正常的促销手段,别人无权干涉。无独有偶,市民周女士也遭遇了像林先生他们那样的情况。周女士家住文献路西段,她家楼下是一家手机售卖场,周女士说:“天天就那么几句话,吵得我们脑壳都疼了。像这种用高音喇叭搞促销的行为到底要找哪个部门来管管?经常听这种声音会对身体产生危害吗?” 带着周女士的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并查阅了《华律网》等相关资料,整理了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噪音对人类有害 医学上认为,超过60分贝的声音是噪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音。一般噪音高过50分贝,就会对人类日常工作生活产生有害影响。 10-20分贝,很静,几乎感觉不到。 20-40分贝,相当于轻声说话。 40-60分贝,相当于普通室内谈话。 60-70分贝,相当于大声喊叫,有损神经。 70-90分贝,很吵。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和生活,会使人的神经细胞逐渐受到破坏。 90-100分贝,会使听力受损。 100-120分贝,使人难以忍受,几分钟就可暂时致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开的一份《噪音污染导致的疾病负担》报告显示,噪音污染不仅只让人烦躁、睡眠差,更会引发或触发心脏病、学习障碍和耳鸣等疾病,进而缩短人的寿命。 也有科学研究发现,噪音可刺激神经系统,使之产生抑制,长期在噪音环境下工作的人,会引起神经衰弱症候群。 不仅如此,有调查发现,长期暴露在噪音下,儿童智力、阅读能力都受到了影响,在吵闹环境中生活的儿童,智力发育要比在安静环境中的低20%,他们的免疫功能较低,身体各种营养素的消耗量也更多。 不同噪音分属不同部门管理 在现代城市,噪音也是环境污染的一种表现。不同的噪音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 行人聊天喊叫、音响设备造成的扰民建议市民报警;餐馆的(鼓风机等)造成的扰民,建议联系属地环保局反映;施工扰民建议联系城管反映。 国家相关法规中明确规定了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昼间50分贝、夜间(指22时至次日6时,下同)40分贝;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昼间55分贝、夜间45分贝;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昼间60分贝、夜间50分贝;工业区,昼间65分贝、夜间55分贝;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 内河航道、铁路主次干线两侧区域,昼间70分贝、夜间55分贝。 总之,不同的噪音污染,归属不同的部门管理,而且不同的区域限值也不一样。 居民区噪音扰民部门如何处理 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音标准》规定,在居民区内,户外允许噪音级昼间为50分贝,夜间为40分贝。一类生活区域夜测50分贝以上,二类生活区域夜测65分贝以上,只要超过晚上22点或至次日早6点的就是扰民了,属于噪音污染。 如果居民所处的地方出现噪音扰民,居民可以向所在地相关部门反映情况。 1、邻里、楼层之间的生活噪音。 民警接警后会先上门了解情况,跟对方当事人讲明相关因素,做好针对性工作,一般都能当场解决问题。当然也有一些因生活作息时间不同导致的噪音不可避免,譬如有些人上夜班、白天在家休息。对于这种情况,民警在处警过程中一般会给当事人一些好的建议,比如把凳子的腿用布包住,深夜回家时尽量不穿皮鞋而穿软底的鞋,开车回小区时尽量少按喇叭等。 2、装修装潢施工等引起的噪音扰民。 对于此类警情,民警上门了解情况后,施工如果是在正常工作日进行的,民警会向报警人说明情况,请报警人暂时克服困难;如施工方是在休息时间施工,民警会通知施工方调整施工时间,并将处置情况告知报警人。同时,如果施工单位条件允许,民警会建议其配备一些简易的隔音措施,尽量减少噪音的产生。 3、动物类尤其是犬类夜间吠叫导致的噪音扰民。 民警首先会找到动物的主人,将情况告知动物主人,请其管理好自己的动物,尽量不要在夜间打扰其他人正常休息。如果是无人管理的动物,民警会联系相关机构,请他们处理,并将结果告知报警人。 4、商场、商店等搞活动、搞营销等引发的噪音扰民。 民警上门后会告知店方扰民情况,提出合理建议,并及时联系报警人告知其处理情况。同时,将该类警情及时告知社区民警,由社区民警结合走访了解处置后的情况,是否已经解决问题,是否还存在新问题,联合物业、居委会或相应的部门一起化解矛盾和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