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如同一个生态系统,需要车辆和行人共同维护。为了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减少路内停车对道路通行的影响,我市交警部门在东圳路、延寿路和东园路的辅道内拖移违停车辆,腾出空间,城市管理局抓紧施工清洗模糊的停车线,刷上红色塑胶骑行道。交警部门在自行车慢行道钉上反光棒,提示电摩走电摩车道,小车占道停放的一律抄牌处罚和拖车处理,给市民朋友打造一条顺畅的自行车道便于骑行,提升了市民选择绿色出行的意愿。 据警方介绍,东圳路段荔园小区周边整治效果非常明显,整治前部分市民还没有养成提前规划停车位置和将车辆停放在地下停车场的习惯,总是喜欢驾驶车辆就近在道路上选择停车区域,甚至任意占道停车,贪图一己方便而不顾及他人安全。一些车子违规停在自行车道上,占用自行车道的同时还占用部分行车道,而且这些本不该停车的地点早已成为了某些车主的“私家车位”,市民骑自行车,可选的只有行车道、人行道和自行车道上汽车留下的一点小边,可自行车道上预留的缝隙也无法满足骑行的使用,这也就导致了骑行难。 随着城区交通秩序整治的深入,东圳路、延寿路、东园路和荔城大道两侧的乱停乱放车辆明显减少,自行车慢行道和盲道也露出真容,自行车慢行道钉上反光棒后,有效杜绝了车子违停,没有昔日被私家车和电摩横七竖八随意停放的乱象,城市变得整洁而有序。自行车周转率大大提高,市民选择骑行的意愿不断增强。 警方在整治违停过程中也发现,一些老旧小区和低层楼房缺少地下停车设施,但附近现有的停车场并没有充分利用,甚至大量闲置,抑或是租金高、抑或是距离远,种种原因使得我市部分地下停车场使用率过低,而附近的道路两旁却存在大量的违停现象。贪方便图捷径等,导致道路资源被乱停车辆占用,商业综合体的地下停车场却出现了闲置的现象。比如城东的馨宜新天地,地下停车场白天全天候(早上7点到次日凌晨3点)是免费开放,除了半夜过夜外都免费停车,而且还提供包月租赁服务。但是荔园小区北门、馨宜新天地周边的东圳路、西洪路周边商铺、酒家等门前过去却到处乱停着汽车。馨宜的地下停车场还有不少停车位。警方对违停的整治力度将常态化,希望广大市民养成按位停车的好习惯,文明停车。 文明出行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品质。市民的规则意识和守法出行习惯是实现文明交通的根本,文明城市看颜值更看气质,大家都能各行其道,不要光顾自己方便给他人添堵,自觉将车子停到停车场内,按位停车多一分,交通秩序增十分。 许秋洪 林少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