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正月十五是元宵,也是民间传统的上元节,各地集众作祈年醮,又称迎神赛会,俗呼“游神”。白天抬菩萨绕境出游,入夜“游灯桥”,祈求合境平安。各乡村游神、游灯时间不一,早的正月初五开始,迟的延至二月二。 明《兴化府志》记载: 其岁时所尚,美恶相半: 【正旦】是日,男妇夙兴,各盛服谒祠堂奠献,次于父母前称觞上寿。男女序拜邻里亲故,少者先拜长者,长者以次回拜;虽正月已尽,犹往拜成礼。 【谒族祠】莆田世家多有合族祠堂,祀自初祖以下,及有蒸尝田以供祀事。家庭贺岁后,即谒族祠,大小皆会。奠献毕,相与团拜,飨祭余而归。 【上元节】官府放灯,自十三日起至十九日止,名曰灯节。城市人家皆搭棚,横跨街上,剪纸为灯,染以五采,罗列星布。官府城门不闭,听民游观。 【乡社祈年】各社会首于月半前后集众作祈年醮,及舁社主绕境。鼓乐导前,张灯照路,无一家不到者。莆水南独方氏、徐氏、邱氏筑坛为社,春秋致祭,不逐里巷遨嬉,其礼可取。 【集学以教子弟】月半后,即集徒延师,以读书为事。《通志》云:“吾莆风俗,古以邹鲁称。比来豪家世族,凌轹乡间,小子后生,干犯长上,内利而外义,厚疏而薄亲,哗讦风起,奢僭俗滋,是皆蒙养弗端所致也。窃闻风俗与化移易,其所匡正而转移之者,尚有赖于吾党之君子与夫司救民之寄者。”此《通志》切于救时,今重述之。 ——明《兴化府志》十五礼纪一 明《八闽通志》兴化府岁俗的记载: 【上元】 放灯先期各构松棚于户外过街,每棚燃灯六盏或八盏,自十三日起至十九日止。 【祈年】自十三日起至十七日止,里民各合其间社之人,为祈年礁。是夜以鼓乐迎其土神,遍行境内,民家各设香案候神,至则奠酒果,焚堵钱,拜送之,亦古者乡人滩之遗意也。 【延师】莆地狭人贫,惟以读书为业,故每岁上元后,即篮吉延师,以训子弟。然洪武、永乐间。师道严重,故经其指授者,言动有规矩,学业有次第,而一时风俗之厚,亦由于此也。近二三十年以来,士无以为业,争欲开门授徒,资其修脯之入,以给事育。父兄遗子弟受业,亦多殉人情,而不暇择其学术之能否。 故子弟从游,无所畏惮,言动放旷,学业卤莽,甚至对偶反切之学,漫不知为何物,况其文者乎。吾莆风俗古以邹鲁称。比来豪家势族,凌轶乡间,小子后生,干犯长上。内利而外义,厚疏而薄亲。哗许之风日起,奢借俗日滋,是固一时习尚使然,而蒙养弗端,长益浮靡,亦其势之所必至也。然窃闻之,风俗与化移易,其所以匡正而转移之者,尚有赖于吾乡之君子及司民牧之寄者。 ——明《八闽通志》卷之三·地理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