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未到 传统、现代物品齐刮“七夕风”
【发布日期:2011-08-02】 【来源:】 【阅读:次】【作者:】
晚报讯(记者 吴柳丽)2011年“七夕节”就在本周六(8月6日),记者发现,在这个如今被誉为“中国情人节”的“七夕节”前夕,市面上与情侣有关的饰品、工艺品、食品开始热销起来,年轻人仍然是节日消费的主体。而传统物品则被中老年主妇所钟爱。 “七夕是传说中牛郎织女从鹊桥渡天河相会的日子,所以在这个‘中国情人节’里,年轻消费者会像过西方情人节一样,互赠节日礼品,表达爱意。”仙游县城内一花店经营者除了备齐与过西方情人节一样的各种花品外,还不忘给“中国情人节”添上中国的因素——把事先印制好的小卡片式的“牛郎织女相会图”穿上红绳带,挂在每束花品上,寓意一目了然。 与此同时,连锁超市里的巧克力食品,礼品店里的情侣表、水晶情侣工艺品,服饰店里的情侣衣、帽、眼镜、佩饰等,都比往日有了更多的年轻情侣身影。众商家不遗余力地推出情侣商品,目的就是聚人气,提高销量,赚得更为丰厚的营业收入。 但在上了年纪的中老年妇女心里,“七夕节”却有着另一番寓意——乞巧。七夕当天带领家中少女拜织女乞巧或者举行赛巧活动,如穿针、投针、“女红”等。活动所需的道具物品,自然要比日常用的针线等要精致、漂亮,这就给这类具有纪念意义的商品带来更多的需求量。 在传统节日饮食方面,记者了解到,仙游在“七夕节”有白糖炒黄豆花生的习俗。具体做法是黄豆要提前一天浸泡,然后第二天在锅里炒半熟拿起来备用,花生也是要在锅里炒热拿起,接着把白糖倒进锅里煮,等糖化了,再把黄豆和花生倒进锅里一起煮。一时间,市面上的白糖、黄豆、生花生都成了主卖品。 |
西天尾镇开展宗教场所消防演练 筑牢安全“防火墙”
秀屿区东峤镇居家养老项目 多元服务托起“夕阳红”
荔城区北高镇:挽袖献爱心 热血传真情
我市千名职工共庆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 文艺汇演奏响新时代奋斗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