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诗词中,流传着众多脍炙人口的警言佳句,可描写儿童生活的题材相对较少,而就在这并不多见的诗文中,我们领略到了诗人的不泯童心和天伦情怀。诗词中的儿童,形象生动,言语稚嫩,充满着美妙的童趣。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这首流传甚广的《回乡偶书》,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可在那群稚气未脱、不谙世事儿童的演绎下,却变得十分之活泼与轻松。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也是写儿童诗的高手,在《宿新市徐公店》一诗中,诗人通过传神的笔触,将儿童天真可爱的追逐黄蝶的那份顽皮,表达得淋漓尽致。在《桑茶坑道中》一诗中,杨万里向大家描绘一幅景致更深的图画美:“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堤岸旁的柳树下,一位小牧童躺在草地上,睡梦正酣,而旁边的老牛,却只管埋头吃自己的青草,直到慢慢没入柳林深处,好一幅天人相映成趣的和谐图景。 唐代崔道融在《溪居即事》中这样写道:“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这首小诗描绘了春日渔村溪边的趣事,一只忘了系缆绳的小船,被悠悠的春风吹进了钓鱼湾。在水边垂钓的小孩,,误以为有客人来,急急忙忙地跑去打开柴门。诗人通过小童的一系列动作刻画,形象地描绘出了乡村儿童好客的天性。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人高鼎在《村居》中,勾画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正兴致勃勃地放风筝呢,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唐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更加充满着动感的童趣。一个蓬头小孩像大人似的在学着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小儿垂钓的神态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富有生趣! 宋代诗人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中写道:“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种瓜呢。小孩子玩耍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有趣有趣!该诗从一个侧面描写了田园生活之乐,反映出农村中的紧张劳动气氛和富有生趣的生活。 孩童,是无知的,天真无邪的,在诗人曼妙的笔下,却是栩栩如生,活泼自在的,在忍俊不禁之中,给人以一种幽远的意境美和诗情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