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连江里出了一位忠孝两全的贤良官员,名叫许巽。许巽以事亲至孝,为官清廉贤明,得到朝廷的褒扬和百姓的推崇! 许巽(生平不详),字少阳,是当朝全国着名廉臣许稹的长子。熙宁六年(1073年)考中进士,任归善知县。后又升迁秘书郎,任滁州太守。 许巽的父亲许稹,于宋代宋仁宗宝元元年(1073年)登进士榜,历任都官郎中通判。仁宗年间,朝廷评选全国廉洁官员49名,许稹为其中之一。后被封为监察御史,但是还没有上任就在河北淮安病逝,按照朝制度规定,官员在任期间病逝或因公死亡,以致仕的恩典,允许给予他的儿子赏赐功名,也就是近代的退休补员待遇。但是,当时朝廷还有规定,官员逝世后。朝廷派人查验,在差官还没到达实地察看时,亲属不能将死者入殓收埋,否则就无法得到这份恩典。如此往返,至少需要折腾一个多月时间。面对垂手可得的功名和停放在官衙的父亲遗体,作为长子的许巽面临两难的抉择!想要得到朝廷的恩典,就得任从父亲的尸体一天天地腐坏!如果把父亲收敛,就要放弃这份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功名!许巽断然地说:“当儿子的不能为了自己能够得到致仕恩典的功名,而连累父亲停尸待验,不能入葬,这种有违孝道的做法,我们能赞同吗?”于是,许巽与家人商议,决定将父亲的遗体收敛。许巽的决定受到了许稹的同僚们极力反对!他们纷纷劝说:“年侄!你为守孝道,宁愿放弃朝廷恩赐的功名,也断送了步入仕途的大好前途。你父亲若是泉下有知,也不会赞同你的做法”许巽躬身施礼说:“各位年伯、年叔请放心,小侄可以凭着自己的才学,通过科场考取功名。”“要是你在科场失意,没有考上呢?”许巽答道:“此科不中,下科再考!如若都考不中,只怪侄儿才疏学浅,那就安心在家务农。也可以教学授徒,让更多后辈学子走上仕途。”于是,许巽和家人及时将父亲的遗体收敛,也放弃了朝廷的荫恩。当地百姓对于许巽的孝行交口赞誉,朝廷官员也十分钦佩。 功夫不负有心人,许巽凭着自己的潜心苦读和努力奋斗,如愿以偿考上进士,历任知县、太守。他在任职期间,勤政为民、忠心为国、廉洁清正,受到民众的推崇和同僚的钦敬。 许巽在任职归善县令时,有一天,县尉抓到盗贼,认为自己有功,要求许巽给予奖赏。许巽却回答说:“县尉为民捉捕盗贼,是你应尽的职责,有什么理由值得奖赏。”县尉就去请求太守为他说好话,许巽却说:“推行法令是您太守的职权,执法履职是有司部门的责任。身为朝廷官员,领取俸禄,为朝办事,何功之有?”一句话说得太守哑口无言,再也不便强行提出非分的要求。 许巽经常说过:“当官最要紧的是保持清廉节操!人生在世,只要粗衣淡饭就足够了,何必为子孙后代积蓄金钱。”许巽任职滁州太守时,按照官场惯例,监司和邻近州郡都有互送钱财的陋习,每个月不少于300多缗(折合三千贯铜钱)。许巽认为,这种做法,不是朝廷允许官员的合法所得,就把这些赠钱全部归公。下属官吏都畏惧许巽的威严,不敢提出异议,就以百两白银馈赠许巽身边的官吏,请他与太守通融。这位官吏坚决推辞说:“你们送给我的银两,我是万万不敢收受!要是被太守知道了,我是吃不了兜着走!”许巽的官德、品格、形象和威严得到下属官员倍加敬重!当时人们誉称他为“耐贫翁”。 百贤廉为先,在古代,为官者既能廉洁自律,又能坚守清贫而不贪,是多么难能可贵! 滁州任职期满后,朝廷又要擢升许巽为提点刑狱,就是宋代中央派出“路”一级的司法长官。许巽极力推辞,并请求改任漳州府。在赴任时,不幸病逝,朝廷追赠他为朝议大夫。 元代状元枫亭人林亨在《螺江之物赋》中记叙“对门五马,辉映西蜀、南楚,”说的就是许稹一族多人任职州牧一级官员。他们都是通过科场考试,进士出身,步入仕途。 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良好的家风成就了许巽和父亲许稹两代廉官贤臣名垂千古、流芳百世!也在当地史书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许巽以孝事亲、以廉立身、以忠贤勤政为官,给世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和可堪效仿的廉孝典范! |